一、膿毒癥模型構建選擇依據
| 模型類型 | 適用研究 | 優缺點 | 
|---|---|---|
| 內毒素模型 | 全身炎癥反應機制 | 操作簡單,但缺乏活菌感染的動態過程 | 
| 活菌感染模型 | 敗血癥病理生理學 | 更接近臨床,但需控制感染劑量 | 
| 盲腸結扎穿孔 | 多器官功能障礙(CLP模型) | 金標準,但手術難度高,變異性大 | 
| 結腸支架植入 | 可控的腹腔感染源 | 重復性好,需特殊材料 | 
二、經典膿毒癥模型構建方法
1. 內毒素(LPS)誘導的膿毒癥模型
適用:研究全身性炎癥風暴、細胞因子釋放
步驟:
- LPS準備:溶解大腸桿菌O111:B4 LPS于無菌PBS(1-5 mg/mL)。 
- 注射劑量: 
- 低劑量(1-5 mg/kg腹腔注射):模擬輕度膿毒癥。 
- 高劑量(10-20 mg/kg靜脈注射):誘導休克樣反應(6-24h內死亡)。 
- 觀察指標: 
- 體溫下降(紅外測溫)、血清IL-6/TNF-α(ELISA)、肺/肝組織病理損傷。 
注意事項:
- 不同小鼠品系對LPS敏感性差異大(C57BL/6較BALB/c更耐受)。 
2. 活菌感染模型(以大腸桿菌為例)
適用:抗生素療效評估、免疫應答研究
步驟:
- 菌液制備: 
- 培養大腸桿菌(ATCC 25922)至對數期,離心后重懸于PBS(調整至1×10^8-10^9 CFU/mL)。 
- 感染途徑: 
- 腹腔注射:200 μL菌液(1×10^7-10^8 CFU/鼠),導致腹膜炎繼發敗血癥。 
- 尾靜脈注射:100 μL菌液(1×10^6-10^7 CFU/鼠),模擬血源性感染。 
- 監測: 
- 每6小時記錄生存率,24h后取血/器官CFU計數。 
關鍵點:
- 預實驗確定LD50(通常1×10^7 CFU腹腔注射致死率50%)。 
3. 盲腸結扎穿孔(CLP)模型
適用:臨床相關性強的多微生物膿毒癥模型
手術步驟:
- 麻醉與備皮:異fu烷麻醉,腹部剃毛消毒。 
- 開腹:正中切口1-2 cm,暴露盲腸。 
- 結扎與穿孔: 
- 結扎盲腸遠端1/3(4-0絲線),避免腸系膜血管損傷。 
- 21G針頭穿孔2次,擠出少量糞便。 
- 關腹:生理鹽水沖洗腹腔,縫合肌肉和皮膚。 
- 復蘇:皮下注射1 mL生理鹽水補液,保暖復蘇。 
分級標準:
- 輕度:結扎1/2盲腸,單次穿孔(48h死亡率30-50%)。 
- 重度:結扎3/4盲腸,兩次穿孔(24h死亡率>80%)。 
注意事項:
- 術后需鎮痛(如布tuo啡諾),避免空腹手術。 
三、表型驗證與數據分析
| 檢測目標 | 方法 | 膿毒癥標志 | 
|---|---|---|
| 炎癥因子風暴 | 血清ELISA(IL-6、HMGB1) | IL-6 > 1 ng/mL(重度膿毒癥) | 
| 器官損傷 | 組織HE染色(肺、肝、腎) | 肺水腫、肝細胞壞死、腎小管空泡化 | 
| 凝血功能障礙 | 血漿D-二聚體檢測 | 水平顯著升高 | 
| 代謝紊亂 | 血糖/乳酸檢測(尾靜脈采血) | 早期高血糖,晚期低血糖伴高乳酸血癥 | 
| 細菌載量 | 血液/器官CFU計數 | 血液>1×10^4 CFU/mL提示菌血癥 | 
四、注意事項與優化策略
- 動物品系選擇: 
- C57BL/6小鼠對炎癥耐受性強,BALB/c更易發生休克。 
- 感染劑量控制: 
- 活菌模型需通過預實驗繪制生存曲線(如6h-72h)。 
- CLP手術技巧: 
- 結扎位置和穿孔大小是影響重復性的關鍵因素。 
- 人道終點: 
- 體重下降≥20%、無法自主進食、呼吸窘迫時需安樂si。 
五、模型局限性及替代方案
- 局限性: 
- LPS模型不能模擬膿毒癥免疫抑制期。 
- CLP模型操作者依賴性高。 
- 替代方案: 
- 結腸支架植入模型:將糞便封入可降解支架植入腹腔,模擬可控感染源 






